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

感请。颜值与口感共存的蚕豆,很容易给某些人带去麻烦。江湖传言:有些人体内缺少酶类物质,吃了新鲜的蚕豆就会诱发过敏性溶血综合征,如果没有及时抢救,甚至会导致死亡。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1

新鲜的蚕豆不能吃,不然会诱发过敏性溶血综合征?

此则言论从“文字输出”角度来看,存在或多或少的夸大和误解,特别是针对蚕豆的“毒性”,会给很多人带去恐慌,实为“诱人眼球”。

再从蚕豆的“毒性”来看,并不是所有人吃了新鲜蚕豆都会中毒,信息缺失足够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只有体内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的人食用蚕豆后才可能发生危险,正常人根本不必担心。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2

某些特殊人群在食用了蚕豆(鲜、干)或蚕豆制品(酱油、豆腐等)之后所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也被称为“蚕豆病”,这种疾病是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酶缺陷)中的一种,在初夏时节(蚕豆成熟之时)常有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人人食用了蚕豆都会发生这样的病症,对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来说,是一种累及红细胞的疾病,“G-6-PD酶”是一种红细胞酶,这种酶是红细胞糖酵解途径中的一种关键酶物质,它的缺乏会导致红细胞在受到某些食物、药物或者化学刺激后,出现寿命减退和结构破坏的现象,也就是“溶血”。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3

文章中描述的内容过于夸张,从科学角度来看,患“G-6-PD酶缺乏症”的人群,食用蚕豆发病的人仅占少数;对于“蚕豆病患者”而言,也不是每次吃了蚕豆就一定会发病。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吃了蚕豆之后都会“中毒”,只有一部分缺乏“G-6-PD酶”的人可能会出现相关症状,不必过分恐慌。对于所有人而言,建议做好“新生儿足跟血筛查”,其中就包括了“G-6-PD酶缺乏”这项内容,及时确定,靠谱预防,降低风险。

因此,关于“饮食安全”的任何问题都需要科学看待,不得轻信谣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4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有些人在吃了蚕豆,或是某些药物(比如奎宁)以后会出现溶血。这是由于体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而引起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这是一种常见的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一组溶血性疾病,包括:“蚕豆病”、药物性溶血、新生儿黄疸、默写感染性溶血和慢性非球形溶血性贫血。在我国G6PD缺乏者没有临床症状,待在诱因作用下发病,比如吃了蚕豆。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5

G6PD缺乏症的分布是世界性的,几乎没有一个种族或民族不存在这种缺陷,估计全球有4亿人受累。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南高北低的特点。广东汉族可达8.6%,云南德宏傣族人高达17.4%,北方各省则较为少见。

为什么全世界会有那么多的人口会有这种基因的“缺陷”?有学者认为这和人类长期的进化有关,很长时间以来传染性疾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威胁(疟疾的分布见下图)!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疟疾,研究发现,疟原虫是一种很挑剔的物种,只感染那种正常的红细胞,而类似镰型红细胞,或者是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红细胞却可以抵御疟疾的感染。所以在特定的环境下这种有缺陷的基因,反而比正常人有优势。人类是二倍体生物,来自父母双方的两条染色体,其中一条带有正常G6PD基因,另一条带有突变的G6PD基因,这种类型也显示除了杂合优势。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6

确实是基因的问题,主要是由X染色体上G6PD基因异常所造成的,G6PD基因异常会造成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食用蚕豆或接触相关药物后发生急性溶血的症状通常被称为“蚕豆病”。

蚕豆病的症状及治疗

有蚕豆病的人在吃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2天左右(事实上几小时到十五天不等)发生溶血性贫血,轻者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重者体内电解质失衡造成器官衰竭。

蚕豆病的遗传

其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此从统计上来讲,患病的男孩儿比女孩儿多。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吃豆类图7

蚕豆病如何治疗

蚕豆病是一种基因疾病,因此不能治愈,在治疗方面只能对症处理,平日需要注意预防。

对症处理

  1. 远离诱发因素,若已误食蚕豆需催吐或洗胃处理;

  2. 输血:对疾病症状较为严重者,需要通过输血补充血容量;

  3. 激素治疗:对于疾病症状严重,如发热、休克、昏迷等情况,可考虑用地塞米松;

  4. 透析治疗:对于有肾衰竭症状者,采用透析治疗。

(部分内容需医务人员知道进行)

平日预防

  1. 禁食蚕豆或相关制品,远离蚕豆花粉;

  2. 远离含萘樟脑丸;

  3. 不要随意服药:例如磺胺类、喹啉类药物,都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症状。

蚕豆病的遗传咨询

蚕豆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生育的后代可能为患者、可能为携带者、可能为基因完全正常的个体。蚕豆病的患者生育时,需将疾病情况告知医生,以便于产前诊断或对新生儿及时进行缺陷检查。若明确新生儿为患者,则尽早做好预防工作。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385.html

(0)
上一篇 2022-05-03 13:21
下一篇 2022-05-03 13:2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