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七属于中药材,可以吃,但不能随便吃。田七学名为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这种草药必须生长到3-7年才有用,故名三七,本植物的叶(三七叶)、花(三七花)亦供药用。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有“金不换”之称。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剌痛,跌扑肿痛,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适理,磨汁涂;或研末调敷。区分生吃、熟吃与外用:如骨折前期用三七主要是化瘀血的作用,宜生吃;中后期熟吃具有补血和促进骨骼愈合的作用;如外伤出血,直接用三七粉敷于出血处,流血即止。
药理作用:
1、具止血作用、造血功能。
2、相关实验研究也表明,三七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减少心肌氧消耗的作用。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记载复方:
1、吐血,衄血,大、小便出血:花蕊石三钱(煅存性),三七二钱,血余一钱(煅存性)。共研细末。分两次,开水送服。(《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2、治吐血,衄血:山漆一钱,自嚼,米汤送下。(《濒湖集简方》)
3、治吐血:鸡蛋一枚,打开,和三七末一钱,藕汁一小杯,陈酒半小杯,隔汤炖熟食之。(《同寿录》)
4、跌打损伤:三七1~2钱,磨甜酒内服,或研末内服。
5、治产后血多:三七研末,米汤服一钱。
6、治赤眼,十分重者:三七根磨汁涂四围。(《濒湖集简方》)
7、急性坏死性节段性小肠炎:三七研末,每服3分,每日3次。一般服2日后腹痛减轻,4~5日后肠蠕动恢复,7日左右肠梗阻解除,10日基本痊愈。继续服至15日以巩固疗效。
8、消化性溃疡(瘀痛型):三七0.5~1钱,研粉吞服,当归、桃仁、延胡索、赤芍、失笑散各3钱,乳香、没药各1钱。(此型可能为穿透性溃疡。)
9、止血:三七、白蜡、乳香、降香、血竭、五倍、牡蛎各等分。不经火,为末。敷之。(《回生集》军门止血方)
10、大肠下血:用三七研细,淡白酒调一至二钱服。三服可愈。
11、治刀伤,收口:好龙骨、象皮、血竭、人参三七、乳香、没药、降香末各等分。为末,温酒下。或掺上。(《纲目拾遗》七宝散)
12、虎咬虫伤:用三七研细,每服三钱,米汤送下。另取三七嚼涂伤处。
禁忌:
1、田七能损新血,无瘀者勿用田七。《本草从新》
2、血虚吐衄,血热妄行者禁用田七。《得配本草》
3、女性怀孕期间禁食田七,以免流产。
4、不可过量,田七粉每人一天不宜超过10克,一次用量不宜超过5克,外用止血除外。
5、感冒时不宜服用三七,三七性温,易加重热感。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辛莉提供)
毋庸置疑,田七也叫三七,是常用的中药材,是可以吃的。
首先,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三七性温、味甘微苦,没有毒性,因此是可以吃的。
其次,三七作为临床上常用的化瘀止血药,有“止血神药”的美誉,是治瘀血诸痛的佳品,是外伤科的要药。三七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广泛适用于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外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全身各部的出血证,尤其做擅治瘀阻络损所致的体内外出血,单味药物内服外用均可以。此外它还能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胸腹刺痛等。疮疡初起肿痛者,也可以用它来肿消痛止。外用内服均可以奏效。
再次,现代研究发现三七主要含多种人参皂苷和三七皂苷等四环三萜类成分、三七素、槲皮素以及多糖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脑缺血、抗心肌损伤、改善学习记忆、抗疲劳等药理作用。
最后,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对三七的任职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它跟人参一样是补虚药,可以作为食材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有些人认为吃田七能防治心血管疾病极力推荐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服用以预防疾病。对于这些观点,我是持有不同意见,田七是一味疗效佳的化瘀止血药,它并不是补虚药。三七是药物不是保健品,它在应用上是有适应症和禁忌症的,因此应该对症用药,对于正常人来说,不经常作为保健品来使用。对于孕妇,应慎用之。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