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扬州,当地百姓的早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般的人家平时早餐也就是一碗面条加个鸡蛋,再来一碗牛肉汤或一根油条、一块吊炉烧饼,然后就匆匆上班了。那些去茶社吃“皮包水”者,不是有应酬,就是闲人有钱有时间。
扬州面条的品种相当丰富,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明朝后期始,扬州便盛行煨面、牛肉面、雪菜面、鸡蛋面、青菜面、饺面、炒面、干拌面等等。
……在扬州,天亮的时候,无论是路边摊点还是大小面店的烟囱就开始冒烟了。那些晨练完了的老人们也开始聚集一起,通常会先点上一份烫干丝,来上几个包子,泡一壶浓茶,这便闲聊开来。
那边,炉子已旺火,锅里的水渐渐沸腾起来,掌锅的小老板喊一声:那个要吃面啊。这边,老人们却并不急,依旧聊着。都知道这干拌面第一要宽汤(水多的意思),第二这头锅面偏硬,不好吃,而且是清汤缺少味道。
非要等到第二锅的时候,老人们才喊一嗓子:老板,来四碗干拌(读:布)。
那边,立即便有响亮地回应:“好滴,三号桌四碗干拌(依旧是发音:布)。”你瞧吧,掌锅的小老板抄起面条,只需用手一掂,不多不少正好二两份量。丢入锅中,开水滚上三滚,片刻便好。
面端上桌,那边干丝拌早茶已经吃完。于是,一人端一碗面,不再言语,个个埋头向碗,只听一片“滋滋”声。
这时,才到清晨6、7点钟大街小巷里开始四处漫出黑压压的人群,市民们赶着上班、送小孩子之前,吃碗干拌面。这时,无论是路边摊还是正宗面店,生意总是那么红火。那一碗干拌面,面里夹着青蒜和香菜,再煎个鸡蛋,配上一碗热乎乎豆浆,价钱5元整,美味而营养,是扬州人最爱的早餐。
有讲究者,冬天里再配上一碗腰花汤或牛肉汤,小口吃面、大口喝汤。那热乎乎的汗呀,一会儿便从额头上冒出来了,不但当饱而且去寒。
其实,做出一碗让人淌口水的干拌面,那可不简单。这里面很有讲究。首先,面条必须得是水面。而且一定还得是当天早上机器现压出来的,不能是挂面。
其次,一定要用熬好的猪油(当然也有素油,因人已异)。
酱油要用下锅重新烧煮加调料后的熟酱油。那种瓶装酱油有苦尾子,老扬州人一口便能吃出来,很在意这点儿。
青蒜花要用刀切成碎末,蒜头也要捣烂,胡椒粉和味精要撒足,千万不能用鸡精。下面时锅里水一定要多,这样下出的面才不糊汤。
您就瞧吧:旺火下的铁锅里汤水在沸腾着,面条丢进去,要任面条在锅里再滚上两滚。
有经验的师傅用特制的半长短的竹筷子在面锅里均匀地一搅翻,再等上分把钟,稍许浇上些冷水把面汤定一下,这时才可以叉面起锅了。
叉面时,师傅左手拿着竹制网眼状的漏勺,右手拿着长竹筷,叉起的面条朝漏勺里一放,左手上下摆动几下,空干水头,随即倒进面碗里,用长长的筷子搅拌起来……
就这样,一碗色、香、味俱佳的干拌面便下好了。
如果你准备花三分钟吃这个干拌面的话,那么得先用两分钟在碗中仔细搅拌,然后再留一分钟大口去吃。
不然,便品不出碗中这份面的那种妙不可言的滋味!
如果再来上一份刚出锅的牛肉锅贴,先吃一大口面,再咬一口香喷喷的锅贴。
若问这一顿早餐的味道如何?
用一句扬州的土话来形容,那就是:“两个哑巴在一块——没(扬州土话读:冒)得话说。”
哈!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57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