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症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组症候群,在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还常常伴随着躯体水肿,由于肾病综合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诊断,我们更应该关注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关乎治疗),约75%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是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仅仅只有25%是由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引起。
肾组织检查对病理类型诊断很重要,绝大多数可以根据结果做出病因诊断,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皮疹,关节痛及各脏器病变,血沉增快,血IGG增高,血清补体下降等,可见于过敏性紫癜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乙肝病毒相关肾炎,骨髓瘤性肾病,肾淀粉样变等。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发生在多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等。
肾病综合征的预后较为悬殊,这个取决于几个方面,一取决于病理的类型,如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预后较好,二是临床因素,如长期的高血脂、蛋白尿、高血压控制不好,三是并发症,如反复发生感染或出现了血栓。
肾病综合征患者日常需要怎么护理?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当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在日常饮食上需要保持足够的热量,给予优质蛋白饮食 0.8~1.0g/(kg.d),低盐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摄入,多何多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植物油)及可溶性纤维饮食(豆类,燕麦)。
肾病综合征的表现有哪些,日常需要怎样护理?
简单的说:蛋白尿和水肿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
间质液体常聚积于组织弹性较低的重力依赖区(dependent areas)。因此,早晨清醒时的眶周水肿,以及足部水肿常见。当进展为全身性、大量水肿(全身性水肿)时,水肿常伴有浆液性积液。
肾病综合征还要注意以下问题:蛋白质营养不良、低血容量、急性肾损伤、激素经尿液丢失、高脂血症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的倾向,以及感染的易感性增加…
蛋白质营养不良 — 有显著尿蛋白的患者常常出现去脂体重下降伴负氮平衡,但上述变化可能被同时增加的水肿所致体重增加所掩盖。
低血容量 — 肾病患者可出现症状性低血容量,这通常由对血清白蛋白低于1.5g/dL的患者过度利尿所致。
急性肾损伤 — 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尤其是有微小病变性肾病和严重低蛋白血症的年龄较大的成人)可发生急性肾损伤。
血栓栓塞 — 肾病综合征患者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深静脉和肾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子的发生率升高(10%-40%的患者出现)。
发现膜性肾病患者中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更高,特别是在蛋白排泄大于10g/d的患者中。肾静脉血栓可急性发作,或者慢性起病(更常见)。急性发作的表现包括腰痛、肉眼血尿和肾功能下降。
感染 — 肾病综合征患者易发生感染,肺炎球菌感染尤为常见,因此所有患者都应接种肺炎球菌疫苗。
这些都是医学护理和观察的重点。
首先。我是一名内分泌医生,但是对肾病也有一些肤浅的了解。班门弄斧,简单谈一下我的认识。肾病综合征简称(NS)需要有三高一低的表现:(1)尿蛋白大于3.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水肿;(4)高脂血症。诊断的金标准是肾脏穿刺病理。
日常护理主要是营养的支持:
一:限制盐的摄入,有些肾病综合症病人会存在水钠潴留,出现水肿的情况,此时就需要限制病人的盐的用量,尤其是出现心力衰竭、重度高血压的应当严格限制,甚则采取无盐饮食。待心衰纠正,血压正常后再恢复原来的饮食。
二:保证充足的热量,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如果为了限制蛋白质或糖而影响热量的摄取,会影响少儿的生长发育,出现营养不良及其他变化。
三:肾病综合症的饮食原则为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减少蛋白质的摄入,进食优质蛋白,从而保护肾脏。但是,不能将蛋白质减得过少甚或发生营养不良。
四:日常活动上要避免劳累。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5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