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香黄(老香黄的制作方法)

老香黄

佛手柑。

林婉玲

初见老香黄,乌亮漆黑,实是令人望而生畏。但却气味芳香,进入口中甜中带酸,缓缓进入喉中,有一股清凉在唇齿喉咙间四溢开,难受的肚子鼓胀感慢慢消失。那是十岁那年,奶奶在我肚胀难受之时给我喂下煮好的老香黄汤。当时,以为老香黄生来就是如此貌不惊人,却又如此美好。辗转十多年,才发现原来老香黄竟是来自佛手柑。

初知佛手柑,源自于曹公《红楼梦》,探春屋中,“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中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当年,对于佛手柑,只能通过“娇黄玲珑”来意会。如今,端详着佛手柑,闻着幽深又绵长的香气,体会着沁人心脾的惬意以及郭沫若老先生的《咏佛手柑》:

嫩黄堦畔一株斜,

香泽微薰透碧纱。

掌是仙人承醴露,

手经天女散琼葩。

摩肩隔石穿耆阇,

含笑拈花入梵家。

霜叶经秋颜更绿,

岁寒松柏莫须夸。

郭沫若老先生将佛手柑的色、香、形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却单单少了佛手柑的“德”。《中国药典》中提到,佛手柑,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脾胃、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能。没想到雅洁的佛手柑还有如此功效。佛手柑虽有奇效,却无法直接入口:将金黄的佛手柑放入口中,竟是一股苦涩辛辣之味,无法下咽,只能将佛手柑切片晒干入药。

明代戴羲在《养馀月令》中提到“酱佛手柑不去穰,酱梨子带皮,入酱缸内,矢而不坏。香橼去穰酱皮,新橘皮、石花、面筛皆可酱食,其味更佳”。潮汕人在对佛手柑的加工利用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先挑选新鲜饱满的佛手柑,盐腌脱涩、晒干退盐、炊熟、浸糖液、浸中药粉、晒干、九蒸九晒,然后陈封于瓦罐三年,直至其成了色黑如漆、绵软的老香黄。此时才明白炮制后的佛手柑为何称作“老香黄”。

“老”。在老香黄的食用传统中,佛手柑必须是陈封3年后才可以食用,并且是越陈越好,陈化年份越高,佛手柑果肉越趋软绵,果肉更加油亮漆黑,口感愈加香醇可口,从而药效更佳,因此取为“老”。

“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而沈复在《浮生六记》中也写道“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是清寒苦涩的冷香”。“冷香”一词用得极妙。佛手柑的香,清新冷冽,似有似无,但却持久,沁人衣裾。佛手柑的这种香,带有清新雅致的柑橘果香和花香,经过腌制陈化后,依然带有佛手柑中的香气成分,并且增添了中药的药香,更具独特,因此取为“香”。

“黄”。“生绿熟黄却有因,清香闽峤共呈珍”,诗人玄烨将佛手柑的颜色变化描写得清清楚楚。老香黄加工之前的佛手柑色泽为金黄色,非常可人。也许是为了让人能够知晓老香黄源自于佛手柑,于是取为“黄”。

老香黄名字来历虽无从考究,但经如此推测,也蛮有意思。

老香黄久藏不坏,愈久药效愈好,因而一般潮汕人家里都会备有陈年的香黄,如遇醉酒、肠胃不适、咳嗽、口渴,会挖一小块,水中浸泡或者煮沸喝下,虽说不能立马见效,但老香黄那特有的佛手陈香也会使人立时神清气爽,身体的不适感也会有所缓解。几百年前飘洋过海的潮汕人,总会带着一罐老香黄,既可以医治水土不服带来的辛苦,也可以慰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老香黄,对旅居海外的潮汕人来说,是一种儿时的记忆,也是一种对故土的怀念;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来说,是一种经年的习惯,也是一种难舍的味道。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05081.html

(0)
上一篇 2023-08-27 08:45
下一篇 2023-08-27 08:5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