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十三太保是怎么回事

一、霸气侧漏的称谓“十三太保”

相信不少人对“十三太保”这个称谓不算陌生,尤其是在一些帮派中常常会出现,代表着某个帮派中的中坚力量、骨干成员。不过,这个词更加霸气侧漏的不是那些戴墨镜、穿西装、踏革履的社会人,而是这个词有着道教神话色彩。唐中兴功臣郭子仪的第十一世孙郭忠福。16岁时坐化升仙,人称“广泽尊王”,广泽尊王和妙应仙妃生下的十三个儿子,他们各具不同法力,分司不同职责: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究竟为何方神圣?

大太保:玉敕代天巡狩元帅府二代钦差,履行监督之职,镇守在诗山龙山宫。

二太保金阙顺天尊王,管理上界及下界之事,守护圣王之祖坟,镇守在清溪威镇庙。

三太保:五当东方武士,司职驱邪、犯阴之事,镇守在巨门鳌峰宫。

四太保:南北巡总指挥,负责连络工作,镇守在溪头溪头宫。

五太保:代天行医,精于医术,常常行医,镇守在殿阪景福社。

六太保:双忠尊王,主持公道,处理民间之控诉,镇守在大延寿山宫。

七太保:东天王,镇守在宫下澳头宫。

八太保:武燕王,负责在十三太保之间巡察,督导诸太保,镇守在溪东溪东宫。

九太保:五常军元帅,镇守在山兜铭境宫。

十太保:察巡天下,负责察巡天下,镇守在坑柄坑柄宫。

十一太保:金封秀士,司文字之事,镇守在罗埔驻龙宫。

十二太保:童月王,职责为巡狩天下,到处云游巡察,镇守在古宅行祠宫。

十三太保:代天总代巡,可以上天庭,到地狱,亦可管人间,配有尚方宝剑,镇守在仙境永安宫。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究竟为何方神圣?

不过除了神话中的这“十三太保”看起来非常厉害,历史上也有“十三太保”,并且按照时间的推断,应该是现实中的十三太保要比神话中的十三太保要早些。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究竟为何方神圣?

二、唐末十三太保

这现实中的十三太保,实为唐朝末年李克用的十三个儿子,因为都被封为太保而得此称谓,可以说是后世“十三太保”的鼻祖。这十三个儿子分别为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信、李存进、李嗣本、李嗣恩、李存璋、符存审、李存贤、史敬思、康君立、李存孝,除了李存勖,其余都是李克用的义子。

大太保李嗣源原名邈吉烈,后唐皇帝。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后唐庄宗在兵变中被杀,李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为亶,改元天成。在位时罢宫人、伶官,废内库,关心民间疾苦。晚年时,次子李从荣造反,含恨而亡。

二太保李嗣昭,字益光,后唐著名将领。史书中记载他“虽形貌眇小,而精悍有胆略,沉毅不群。”“嗣昭以精悍勤劳,佐经纶之业,终没王事,得以为忠”,被庄宗封为太师、陇西郡王,在征讨镇州张文礼时中箭身亡。

三太保李存勖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公元923年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公元926年因兵变被杀。

四太保李存信,聪慧机敏而多计谋,通晓四夷语言。在随李克用讨伐刘仁恭时,因醉酒误事,险被李克用处死。公元902年,因病在晋阳去世。

五太保李存进,在征讨镇州张文礼时,久不能克,最终死于军中,后唐庄宗同光年间,追封李存进为太尉。

六太保李嗣本,嗣本性刚烈,有节义,善战多谋,常年征战,屡立战功,被庄宗所器重。

七太保李嗣恩,参与众多战役,曾任铁林军将、突阵指挥使、左厢马军都指挥使、辽州刺史、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代州刺史、石岭关以北都知兵马使、振武节度等职。公元918年去世,后被追封为“太尉”。

八太保李存璋,先后追随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 876年,发动兵变,拥李克用入云州。因战功授国子祭酒,统领万肚、雄威等军。

九太保符存审,后唐赐国姓,所以史籍中又载为李存审,历经百战,未尝败绩,击破朱温、驱逐北漠契丹。他是在《新五代史》列传中唯一保留原本姓氏的人,其余获授国姓的众人都被记载为李姓。

十太保李存贤曾入黄巢军。后来为抵御契丹,昼夜戒严,废寝忘食,一日数战,导致忧劳成疾,病死于幽州。

十一太保史敬思,位后改名为亶,改元天成。在位时罢宫人、伶官,废内库,关心民间疾苦。晚年时,次子李从荣造反,含恨而亡。皇逃出,而史敬思及随从亲兵300余人被杀害。

十二太保康君立,李克用镇守太原时,他任检校工部尚书,汾州刺使,昭义节度使等职。后被李克用毒死。

十三太保李存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古人云“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籍;李,指的就是李存孝,人称飞虎将军。后来背叛李克用,被处以车裂之刑。

历史上的十三太保究竟为何方神圣?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48209.html

(0)
上一篇 2023-03-04 09:38
下一篇 2023-03-04 09:4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