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中药用量不同效用有别

1、桑叶:用到30克能清热止汗,如《重庆堂随笔》:“桑叶,虽治盗汗,而风温暑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息内风而除头痛,止风行肠胃之泄泻,已肝热妄行之崩漏,胎前诸病,由于肝热者尤为要药。”

2、连翘:活血通络,消肿散结止痛,用量30克。李杲先生说:“连翘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张锡纯先生也在活络效灵丹后说:“痹疼加连翘”。《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诸家皆未言其发汗,而以治外感风热,用一至二两,必能发汗,且发汗之力甚柔和,又甚绵长。曾治一少年风温初得,俾单用连翘一两煎汤服,彻底微汗,翌晨病若失。”

3、白术:白术生用能益脾阴,润肠通便。常用于脾阴亏虚证及老年人脾虚便秘证,若用于治疗便秘,用量宜大,30~60克。

4、麻黄:麻黄以其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善达肌表,走经络,散风邪,祛除寒毒,用量宜重。若为风寒外感,用10~15克,常用的有麻黄汤、小青龙汤等。若为风寒湿痹,用15~30克,入桂枝芍药知母汤、乌附麻辛桂姜草汤,用量轻则效果不佳。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隐匿于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者,用量宜轻,3~5克即可,如阳和汤。老年男性,麻黄量大,有致癃闭之嫌,但此副作用,可用来治疗儿童遗尿病,多配伍益智仁、芡实、金樱子、莲须等补肾制品。

5、柴胡:柴胡用量不同,临床功效差别很大。《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泄,若用二三钱,能祛散肌表……若少用三四分,能升提下陷。”

若用于解表退热,用量宜大,15~30克,如柴葛解肌汤、柴胡达原饮、小柴胡汤,用量过轻达不到退热效果。

若用于疏肝解郁,量宜中等,10~15克,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若用量过大,则使肝气疏泄太过,作用会适得其反,还会损伤阳气和肝阴。

用于升举阳气,少量即可,一般不超过6克,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若用量过大,会减弱人参、黄芪等的益气功能,直接影响益气升阳之效果。

6、槟榔:用于消积、行气、利水,常用量仅为3~10克;用于驱虫时,则需用到30~60克,甚至更大。

7、艾叶: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8、浙贝母:浙贝母9~15 g,有清肺热、润肺燥、清热化痰之功。用于外感及内热咳嗽。18~30 g有解毒散结之功,用于治疗肺痈、乳痈、瘰疠、发背及一切痈疡肿毒。

9、半夏 :止呕、除湿 10~15g, 开胃 15~30g ,安神大于30g;小剂量6g降逆和胃,中剂量15g化痰开结,大剂量30~60g(宜用姜半夏30g,生姜30g开始使用,逐渐加量至60g)可镇静止痛。

10、薄荷:在逍遥散中仅用3g,以疏达肝木;而在苍耳子散中就重用至15g,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11、蝉蜕 :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

12、苍耳子:少量则轻而上至巅顶,重用则通下走足膝。

13、代赭石:本品苦寒,入肝、心经。其药理作用为:镇胃降气,平肝熄风,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有轻微收敛作用。9~18 g有镇胃降气、止呕止噫之功,适用于胃气虚弱的呕吐、呕逆、呃气、胃脘满实等。24~30 g用于治疗实证气喘及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等证。

14、大黄:1~5 g有致泻作用。3~6g可止泻,9~15g可泻下。《医学衷中参西录》说,一两许,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二两,用于癫狂其脉实者。治疗肝炎,随用药量增加而各项指标复常时间缩短,认为30g可作为常规剂量。大黄粉0.3 g以下有止泻作用。其机理为大黄鞣酸的收敛作用掩盖了含量甚少的致泻成分的作用。鞣质的D-儿茶精抑制大肠内细菌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止泻。

15、 茯苓:研究结果发现,在 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 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16、附子:一枚炮附子的重量约12克。《伤寒论》中,轻量1枚用于阳虚;重量2~3枚,可祛风湿、止痛。制附子120~300克,水煎3~5小时有甘温补脾肾之阳,温补中下焦元阳之气,无辛燥热之弊。

17、防己:小量能使尿量增加,而大量则作用相反。

18:、桂枝:在桂枝汤中用9g,取其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之功,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而在五苓散中用量不到5g,则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

19、合欢皮:量小可以安神,量大可以化痰。

20、黄精:小剂量10~20g补五脏,大剂量30~40g有镇静作用。

21、黄连:用1~2g能健胃,增进食欲,3~6g可燥湿泻火解毒,大量则会刺激胃壁引起恶心、呕吐。

22、决明子:3~6g治疗急性结膜炎、麦粒肿、角膜云翳、虹膜炎等;9~12g治疗老年性哮喘、胃炎、胃溃疡、急性肾炎、急性泌尿道感染。20~30g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胆囊炎、慢性胰腺炎、高血压等。

23、鸡内金:鸡内金粉 3 g,用于治疗体虚遗精、遗尿等,尤其对肺结核之遗精有较好疗效。4.5~12 g用于调理脾胃、消食祛积,尤其适用于因消化酶不足而引起的胃纳不佳、积滞胀闷,反胃呕吐等。15~18 g有化坚消石之功,可用于泌尿系结石及胆石症。

24、苦参:5~8g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肾炎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心脏性水肿等,并有平喘止咳作用,可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 10~15g治疗细菌性痢疾、钩端螺旋体病及各种皮肤病; 30~60g,可用于外治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失眠症。

25、人参:常用量为5~10g,用于复脉固脱时可用至15~30g。

26、龙胆草:小剂使用有开胃建胃之功,大剂则清肝胆湿热效着。

27、龙骨、牡蛎:6~10g有摄汗作用,对鼻衄、月经过多者有止血作用,治疗高血压有潜阳之功; 12~15g,对支气管哮喘有定喘作用; 20g,有安神作用。

28、麦芽:催乳、回乳有以下三个观点:生麦芽通乳,“生”取其“生发”之意,量在30g以下;炒麦芽回乳,“炒”取其“炒枯”之意,量在60g之上。生、炒麦芽均可单独用于回乳,量60~120g。生麦芽、炒麦芽混用用于回乳,量各为60g。

29、胖大海:1~4枚,有开肺解表、清热利咽之功,用于风火犯喉而致的声音嘶哑。12~15枚有通便之功,可用于头目风热疾患,合并有大便热结者。

30、牵牛子:少用可泻下通便,祛除肠中积滞,多用则峻下逐水,攻逐腹中积水。

31、肉苁蓉:6~12 g,有补肾助阳、益精血之功。适用于阳痿不孕、腰膝冷痛、筋骨无力等证。15~18 g有润肠通便之功,用于肠燥津枯之大便秘结之证。本品助阳而不燥,滑而不寒,是一味既补阳又益阴的药物。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0471.html

(0)
上一篇 2023-03-10 15:35
下一篇 2023-03-10 15: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