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千张手艺人申长华

“‘阁家河的千张,骆家河的豆腐。’这是我们小时候长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日前,曾都区府河镇阁家河村街道豆腐匠人申长华接受采访时说。

申长华的豆腐坊并无招牌,但是他去年就用掉了3万多斤豆子。

生产霉千张季节性很强,从农历九月中旬开始一直做到腊月二十八,那个时间段,阁家河街上的豆腐作坊都开足马力生产。

眼下正是霉千张生产的淡季,申长华每天只制作少量的豆腐售卖,赚点生活费。走进申长华的家,一楼就是生产作坊,各种装备一应俱全,一台电磨被安装在墙边。

“这是干湿分离电磨,豆子磨好直接分离出豆浆和豆渣,又轻松又快。”申长华介绍,“以前磨豆子用手推磨,1986年左右换成了电磨,但是豆浆和豆渣还是靠手摇滤网来分离,又累效率也不高。”

说起为什么要做这行,申长华回忆起来:“那是1982年,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当时22岁,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就举家从山村里搬到现在的街道,学习做豆腐和霉千张。”这一做就是近40年。

刚开始,申长华的生意并不好。“老百姓当时都不富裕,买豆腐主要是家里招待客人和偶尔改善生活,需求有限。”申长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到了2000年左右,老百姓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申长华的生意也好了起来。“去年忙不过来,请了3个人帮忙,光工钱就付了3万多。”

阁家河的霉千张做法并不特殊,发酵好的千张切块,拌上盐和调料就可以装瓶了。可能是阁家河的水特别适合做豆制品,做出来的霉千张吃起来特别香。

府河镇是有名的打工大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阁家河霉千张也随着外出人员的流动,名气越来越大。

“去年底,好多从外地回来的人都开着小汽车来买,而且出手大方,一买就是好多瓶,送亲朋好友。”申长华说,“最远的卖到了乌鲁木齐、香港、澳门。”

“为了方便大家携带,现在用的都是这种塑料瓶,价格便宜,可以锁住水,还可以发快递。”申长华拿起柜子上的一个瓶子介绍,“最早用的是瓷坛,后来又用玻璃坛子,用起来都不如这种塑料瓶方便。”

购买瓶子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要到厂里去买坛子,去年申长华用手机下单一口气购买了20000个容积不等的瓶子,厂家直接送货上门。

有了快递后,申长华的经营范围更宽了。去年他开始通过快递向在外的老乡发货,一下就卖出了400多瓶。说起自己的业务,申长华很是得意。

一转眼,过去了快40年,申长华早已不再租住简陋的瓦房了,靠着这身手艺,他现在住着2层小楼,过上了小康生活。他的两个子女已成家立业,在随州城区买了电梯房,日子过得就更好了。

撑船、打铁、磨豆腐是苦三行,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了。再过几年,申长华也干不动了。如何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该村党支部书记程子发说:“我们已经联系了几个愿意投资的老板,达成合作的可能性很大,争取将我们的地方特产做大做强。”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05909.html

(0)
上一篇 2023-08-29 12:53
下一篇 2023-08-29 12: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