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保存一年但处理的方法有特殊的要求,这是听一位同事讲的。她的娘家在河北平山县是一户富足家庭。她跟我说在她小的时候过年时家里杀猪,为了长期贮存猪肉是这样做的:把猪肉切成大块放全调料煮熟后从肉汤里捞出控干水分放在一个大坛子里,然后把整个猪的猪油炼好趁猪油凝固之前倒入放熟猪肉的坛子,猪油灌满猪肉块之间的缝隙并淹没猪肉,猪油变凉后就凝固了封住了坛子口使熟猪肉块与空气隔绝。这样的猪肉可以存放一年。那年月无有冰箱就用这个方法存放天热也不变质。那时候人们很喜欢肥肉的,肥肉不缩水出数口感香腻。猪的肚子里有条状的大块的猪油是专用炼油的,与肥猪肉不是一回事,与瘦肉长在一起的白肉(肥肉)人们是舍不得炼油还当肉来吃呢,与现在完全不同。
至于在这一年中需要食用时怎样拿出我没有询问。估计挖开坛子表层的猪油取出一两块熟猪肉也不会影响其它肉块的存放质量,因为坛中所有的肉块都被猪油包裹着不接触空气。
再说说居家过日子把猪肉中肥的部分炼成猪油的事情,不知为什么会提出与瘦肉一起炼的事情,这么做是脑子有病!炼的是肥肉中的油,瘦肉也同肥肉一起放锅里干嘛?提这问题的也是异想天开毫无做饭的经历吧?瘦肉会越炼(因为锅底下要有火加热,所以用“炼”)越硬啊,这不是糟蹋吗?
在猪的腹腔里是有大块的猪油的,也是白色的,出油率比肥肉高得多,剩下的油渣要少得多。我们通常所说的是指我们买回家的猪肉中白色的部分,也就是指的这些肥肉。把肥肉切成小小的筛子块儿放在炒锅中,控制用中小火儿,锅热后锅内的碎块就会慢慢溢出油来,也有白肉料放锅里后稍稍洒进一些清水的以防止火急糊锅。随着时间延长油越来越多可倒出接着炼,这时火要小以免油渣变黑糊。当肥肉块儿都变成黄色的干脆的油渣时就再也不出油了赶快关火,这样的油渣出锅后脆香,给小孩子们当零食或做馅料烙饼或与蔬菜混合包饺子包子也是很好吃的。(原创)
以前没有冰箱,杀一头猪要炼两坛子油,留作一年吃用,我妈妈也会把肥一些的五花肉一起炼油,埋在油坛子里,夏天炖菜吃,炼油的时候,在油坛子里放一袋大粒盐,这样做菜的时候不放盐也可以 。
夏天的时候,炖豆角,炒辣椒,坛子里的五花肉亮晶晶的,和腊肉一样,别有一番风味。西葫芦丰收的时候,我妈妈还会用坛子里的肉包蒸饺,好吃极了,没有西葫芦,卷心菜也可以,我觉得卷心菜和尖椒最好吃,馅里菜是甜丝丝的,加上猪油和葱花的味道,香极了,次次都吃的肚儿圆 。夏天的晚饭,经常能吃到这样的大蒸饺。
那时候物资匮乏,我猫一样馋,晴朗的午后,大人在午睡,我从秋千上下来,拎一根黄瓜,悄悄钻进厨房,打开油坛子,捏起一片五花肉放进嘴里,幸福和油脂的味道一起在嘴里爆开,肥肉入口即化,瘦肉特别耐嚼,我随即开心的手舞足蹈,阳光从葡萄架里稀稀疏疏的射进厨房,光的影里,也站着一个小小的影儿。
蒸饺
蒸饺
我下乡时,回到姥姥家插队落户。因家境较好,每年都杀一头年猪,而且还要把猪炼出来装罐,可以吃一年不坏。
炼猪油时,我爱切上些肥肉一块炼,有时也割一些零散的,不太好瘦肉,像猪头和脖子处的那些肥瘦混合肉,肚膛里也些带皮膜的瘦肉。炼完之后先将油渣都捞出,以免火大了发糊发苦,剩下的油还要再熬一会,冒烟了才算好(如果有油渣就会又糊又黑还很苦),这样的猪油能放一年多也不会坏,也沒哈喇子味。那些油渣捞出锅后先用盐拌一下,一般也能放一段时间,但天气一热会有哈喇子味。
捞出的油渣拌上盐非常香脆,那些瘦肉都炸成干了,吃着香脆可口,有的则像很硬的牛肉干一样。如果炸的瘦肉多,会挑出几大片不放盐,把油盛入罐子里后,趁高温放入油里,也能同油一样放一年,但在油中的瘦肉吃着不那么硬脆,比较稣散。
每年熬油会炼一小盆油渣,剁碎了烙饼最香,那股油渣味和烙饼是绝配。每家最普遍的作法是蒸山药面大饺子,其实就是包子。先把萝卜干煮一下,然后剁烂,将油渣和葱剁一下,混合一拌,不加任何佐料。然后山药面开水一烫,活面做成面积子,包上馅上锅一蒸,乌黑的大饺(包)子就成了。那种油渣配萝卜干的自然香味,使山药面也变得不那么难吃了。另外白菜饺也味不错。大家可以试试,绝对是别具风味。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22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