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要知道,鱼肝油补充的主要的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
目前鱼肝油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用于孩子补充维生素AD的营养补充剂,但是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盲目的补充,导致过量,发生中毒的事情。
在浓缩鱼肝油中,维生素A的含 量是维生素D的含量的10倍。长期大量服用鱼肝油,会引起 维生素A中毒。中毒的常见症状是 :
一、转移性骨痛,常伴发软组织肿胀、压痛, 多见于前臂、下肢、颜骨及枕部, 可使婴儿颅骨软化, 走路跳珊不稳。
二、皮肤、 粘膜粗糙干燥,薄而发亮, 伴脱屑和严重痰痒感, 口唇鞍裂出血, 毛发枯干、稀少或脱落。
三、 颅内压增高, 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前自膨出, 头围增大
儿童口服鱼肝油的一次剂量大于30万单位, 成人的一次剂量大于10万单位,可导致 急性 中毒。不论儿童或成人每日口服10万单位, 超过六个月, 都可引起慢性蓄积中毒。此 外, 孕妇大量服用鱼肝油 可导致胎儿畸形。因此预防鱼肝油中毒的关键是合理使用。
新生儿需要的是维生素AD制剂而不是鱼肝油!
“国药准字的维生素AD制剂纯度相对较高,而鱼油是保健品,纯度相对低下,加上目前市售保健品良莠不齐,成份混杂,可能存有导致新生儿过敏或“有损健康”的因子,会增加新生儿过敏或其他疾病的发病风险,但确切的致病成份尚难于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服用鱼油完全是因家长不了解,加上商家误导所致,错误理解为维生素AD就是鱼肝油,鱼油等于鱼肝油。
实际上,婴幼儿和孕产妇都应该慎重选择深海鱼油或鱼肝油的产品。
那很多家长的顾虑所在就是药品的说明书中有不良反应一项,而保健品食品上没有,再加上商家的宣传,就认为不写就是没有不良反应,这真是一大误区。
国药准字的产品按照药监局的要求,产品说明书必须有不良反应项做为警示,以家长们最熟悉的伊可新为例,它的说明书上会写“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慢性中毒”但这个中毒剂量是有要求的,每日5-10万国际单位的VA,30万国际单位的VD,连续数月才可能发生。
换算下来,每天伊可新30粒,连续几个月才会中毒。所以按说明书一天一粒服用是没有中毒风险的。
不论是保健品、食品还是海淘代购的产品,在肝肾功能,代谢不完善的小婴儿,选择国药准字的维生素AD滴剂,是更为安全有效的,上市前经过临床的验证和探讨,还有药监局的严格审查,给宝宝服用也更放心。
所以,想要合理补充,还是建议选择国产药品维生素AD,1岁前用绿色,1岁后用粉色,每天一粒,坚持补充到三岁,有身高增长需求的,可以一直补充到青春期。
鱼肝油主要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维生素A是帮助宝宝视力发育的,维生素D是增强钙的吸收,宝宝生下来15天后补充鱼肝油和钙,是因为小宝宝长得特别快,一个月就要长好公分,需要很多的钙质来补充。
其中重点是维生素D,因为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低,所以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D补充来源有两个,一是皮肤通过紫外线的照射产生自身合成维生素D3;二是通过外源性的摄入。
因为自身的维生素D合成是需要紫外线直接照射皮肤的。隔着玻璃和涂防晒霜是没有效果。所以在北方的冬春季,南方的梅雨季节,补充外源性的维生素D是很必要的。
正常母乳喂养的宝宝每日需要的维生素D,在400~800单位。南方由于气候温暖,户外活动时间较多400~600单位即可。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则需要,600-800单位。早产儿也要增加到,600~800单位。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因为配方奶粉中规定添加的维生素D应该在200-400单位。所以根据标准减去奶粉补充的,就是应该额外添加的数量。
注意:维D为脂溶性维生素。过量会囤积产生蓄积性中毒。
如果补充的是A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是Va和Vd,的比例应该是3:1,才能合理补充到Vd.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6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