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老鼠,人人都不陌生。老鼠是野生动物,它小巧玲珑,繁殖很快,跟家里面养的兔子一样,一窝多达十个崽子。老鼠最不好的习惯就是爱偷我们家里面仓库的粮食吃,白天躲在洞里睡懒觉,夜晚神不知鬼不觉的出来搞破坏,好端端的粮食柜子被咬个大洞。最气人的是老鼠没偷到粮食,衣包和衣服,以及棉袄都被咬烂。可以说一提起老鼠,人人都喊打。不过老鼠还是有好的地方,好在老鼠住洞里,对地质变化有未来先知的敏感动作。举个例子吧!
八几年四川自贡3级地震,当时我只有10岁左右。有一天中午,我和几个邻居小朋友在门板上打乒兵球,突然看到几只大老鼠从屋里跑出来,我感到特别神奇和迷惑,为什么老鼠夜间活动,大白天从洞里飞快的跑出来呢?没过一分钟,等我还没反过神来时,突然家里面的桌子和板凳左右摇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听爸爸和妈妈说:‘地震了’,这个时候我才醒悟老鼠为什么大白天从洞里跑出来的原因。再比如:前几年土耳其大地震,正是因为家里面养的仓鼠死里逃生,从仓笼里跑出来救了不少的人。后来土耳其人民知道老鼠对地质灾害有预测报警,结果一只老鼠卖到一百多元钱人民币。那么老鼠能吃吗?
老鼠能吃,而且肉的味道鲜美。如果把一只老鼠在火上烤来吃,肉特别香,相当于山珍海味。老鼠不但能吃,而且还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刚出生的老鼠儿泡酒一个星期后,爱喝酒的人只要喝一两泡过老鼠的酒,以后沾酒心里就反胃,再也不想喝酒了。不过吃老鼠还是要因地制宜,不可随便吃。一般家里养的仓鼠,田间里和山上吃粮食长大的老鼠可以吃。在阴沟里和垃圾堆里长大的老鼠身上细菌特别多,人吃了容易感染各种病毒,因此最好不要吃。
我记得在2000年初的时候,经常看到广东人用电网在房子周围捕老鼠,一晚上花2小时左右就可捕到几十只老鼠,那个时候广西人和广东人吃老鼠最火爆。自从有了非典病毒传染后,我才很少看到有人捕老鼠拿来做菜吃了。特别是近几年,艾兹病、禽流感和登革热病的出现,以及现在的新冠病毒,几乎市场上再也看不到有商家卖老鼠了。
老鼠当然能吃,人类有很长的食用历史,在农业文明固定之前,人们多以狩猎、采集和游牧为生,老鼠当然也是一种狩猎对象。这种现象至今还保留在一些仍有狩猎和采集习惯的人群中。如历史上称为岭南的广西广东就保留了这个习惯,这个地区气温高,动物资源非富,老鼠长得肥大,有不错的经济价值。
农业文明在两汉以后得以固定,拥用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就淡漠了老鼠肉。也由于农业文明的发展,老鼠成了危害农业的害虫,逐渐被人类厌恶,变成偷鸡摸狗、不劳而获、狡诈奸邪的化身,被人类污名化了,虽然还吃,但不能上餐桌。
如果从卫生安全考虑,家鼠是绝对不能吃的。家鼠喜欢出没于下水道、猪圈、厕所等这些大量滋生病菌的地方,多以人类产生的垃圾为食,包括人的大小便,这就很容易传染疾病。其余如田鼠、山鼠等在野外生活的老鼠食之无妨。但得谨防那些黑心贩子以家鼠冒充。
困难年代自不必说简直就是龙肉。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人吃,我的邻居兄妹多经常吃不饱,家里老大和老二就喜欢打耗子吃,快要过年的时候还舍不得吃,打整干净放点盐渍一两天,挂在灶前烟薰做成腊肉,留着过年吃。我的老母亲是不准我吃的,老爸倒是不咋管,因为我爸小时候家里也穷,他也吃。但我的老母亲家里还是相当富裕的,要不是我外婆收养了两个孤儿摊薄了土地,还会评上地主。纪得爸爸不知从那里弄回来一只大耗子,妈妈不准他在家里做,我爸就用一个小炉子拿到门外去做。把打整干净的鼠肉宰成小块,拿酱油来炒的,炒得非常香。在我的印象中,妈妈一直就在旁边很不高兴的嘀咕什么,爸爸一直就一副很尴尬的样子,不过到底还是做来吃了,爸爸拈了一两筷子,基本上都给我吃了。这以后还吃过一次,就是邻家老大请我吃了一根烟薰的腊老鼠腿,太少了味都没吃出来,所以不知道啥味。
吃老鼠肉是贫穷造成的,会被别人瞧不起,在十八世纪美国(主要是荷兰裔人)的反华浪潮中,人家就抓住我们吃鼠肉的习惯来攻击我们,说我们是一群靠吃老鼠肉而且是吃生老鼠肉长大的人,虽然是污蔑我们的,但还真有吃生乳鼠的菜肴叫三吱儿,吃法很讲究,先把没长毛的乳鼠用蜂蜜喂两天,吃的时候,筷子拈住吱儿叫一声,放进蘸料里又吱儿叫一声,放嘴里一咬还吱儿叫一声,所以叫三吱儿。我是个非常贪吃的人也不敢吃,光看这描述就有不适感,但人家就是喜欢。不过耗子确实也是肮脏的代名词,还是不吃为好。有些民族或人群有这传统,但他们只吃田鼠不吃家鼠,也应该遵重别人的习惯,也不宜说三道四。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8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