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各类经典著作中,以及当下各种养生保健、医疗论坛的栏目中,“湿气”是最易被中医和养生专家提起的词汇,可以说湿气已成了当今时代人们主要的健康隐患之一,百分之九十的朋友体内都有湿邪潜伏,有湿邪的舌苔往往是偏厚腻的,所以有人说“十人九湿”。
生活中许多朋友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疾病或多或少都跟湿邪有关。湿气为长夏的主气,这提示我们从这个季节开始更应该注重清除湿气。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去湿气邪毒,刻不容缓!
祛湿的方法很多,比如常见 “红豆薏米粥”,但你真的了解它们吗?红豆薏米粥的常见做法就是将红豆薏米加水熬煮,然后喝汤吃豆。但实际上,有四点极易犯错!
中医里的红豆指的是赤小豆,从功效来说,红豆养心,赤小豆祛湿;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
2 、薏米错了
薏米祛湿虽好,但性寒,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
所以,吃之前,可以先将薏米大火快炒,有燥湿的作用。如果能用红薏米,效果就更好了。
3 、煮法错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难煮烂,最好用温水浸泡两小时后再煮,否则营养成分难出来,没有时间浸泡,也可以多熬半小时。
4 、“光祛湿不健脾”错了
《黄帝内经》讲过脾与湿气是对好友,因为“脾主运化”,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导致脾虚,所以要祛湿,还需健脾。四宗罪里,第四点尤其重要!
那么,如果祛湿效果好呢?
1、食疗“祛湿”法
通过食疗的方法,对体湿,肥胖,皮肤暗黄等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对祛湿的效果真的很好!
材 料:红薏仁(薏苡仁)、红豆、芡实、荞麦、山药、枸杞、红糖、白扁豆、茯苓、莲子
做 法:
1、全部材料洗净,先大火煮沸,然后关火焖30-60分钟。
2.、再开大火煮沸,加入冰糖煮30分钟,关火。
非常适宜身体有异味、口臭长口疮、心气虚、痰多咳嗽、腹痛腹 泻、胃火阴虚、恶心呕吐、压力大、有疲倦感的人。
尤其是对饮食不节、运动少、常熬夜、脾虚湿盛、下身浮肿肥胖、腹易胀气、有小肚子的人群。
2.艾灸“祛湿”法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用艾条灸20~30分钟。
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用艾条灸20~30分钟。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用艾条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用艾条灸20~30分钟。
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条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每日艾灸20~30分钟。
3.健康食物“祛湿”法
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戒口,因为“甜腻化湿”。
生冷食物、冰品或是凉性蔬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
4.健康的生活习惯,对症调理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被子(垫絮)要经常晒。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别让水分湿气包裹你的身体(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衣服)。
以下10种事情大家一定要少做哦!!!会增加湿气、伤脾胃。
一到夏天,有些人吃冷饮毫无节制,寒气也随之进入体内。寒伤脾,轻则腹痛、腹泻,重则恶心呕吐。
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也对脾胃不利。
裸露腰腹会让神阙穴和命门穴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头。
凉茶不宜长期饮用,月经期女性、准妈妈、产妇、幼儿都不宜多饮。
一到夏天,很多人胃口不好,不爱吃主食。如果胃口差,可适当吃开胃的食物。
凉菜偏凉,生吃不容易消化,都伤害脾胃。
吃太多麻辣口味的食物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
酒精同样会刺激胃黏膜,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对脾胃极为不利。
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才有益于健康。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雀斑加重,甚至出现肠胃炎。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
怎么辨别自己是否湿气太重呢?
1.看齿痕:对着镜子张开嘴,仔细观察舌头,如果舌体胖大、舌头两侧有牙齿印、舌苔很厚、发黏,那就证明体内湿气过重。
2. 看便便。大便不成形,颜色发青,长期便溏。
3. 看精神状况。身体疲惫,容易困倦,记忆力减退,有头昏脑涨之感。
如何祛除体内湿气呢?
食疗法和泡脚法。
薏米赤小豆粥
薏米,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
赤小豆,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久服令人瘦”,还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
除了薏米赤小豆这种神器外,泡脚更是祛寒湿排邪毒的法宝,特别适合不方便烹煮的人,或脾胃很寒凉的人,以及懒人。
人的脚部有6条经脉通过,包括三条阳经(膀胱经、胃经、胆经)和三条阴经(脾经、肝经、肾经),还有66个穴位,中药泡脚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加速新陈代谢,身体的湿气就会更快地排出体外,这样就可以驱散体内的寒意,调整机体内分泌的平衡。
养美健康泡片,天然中药熬制,以泡腾工艺制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中心研制
重点改善:湿气重,身体沉重,食欲差,爱长痘痘,容易疲乏,睡不醒,气色差,手脚冰凉
泡脚前你应该要知道:
1. 泡脚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即可,一般以泡到全身发热,有微微出汗。
2. 水不是越烫越好,37℃~43℃的水温即可达到效果,温度太高容易烫伤脚上的皮肤。
3.适度按摩足底和用按揉委中穴。祛湿排毒效果更佳。
当然,日常生活也要注意避免淋雨和涉水,保持干爽;适量运动,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抓住春日好时机祛除体内的湿气,一整年身体棒棒哒!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