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茶不太了解的朋友有时会看到茶叶芽尖上面有不少细小的茸毛,有些人以为长毛了,其实这些是茶毫。茶毫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茶毫的多少通常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那么茸毛多是好的茶叶吗,今天享泡茶带你了解关于茶毫的相关知识。
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
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茶树茸毛的多少一直都受到茶商和茶友普遍重视。
茶叶茸毛的形态特征
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因此茸毛越多,制出来的茶叶越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茶树茸毛还可以分布于叶背、幼枝、花芽、花蕾等部位,但随着新梢的不断扩展,嫩叶背、嫩茎、花芽等部位的茸毛密度亦随之逐渐稀疏。因此,茶叶越嫩茸毛密度越大,能提炼得毫香越浓,这也是为什么享泡茶在采摘时以精选核心产区茶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的重要原因。
茶叶茸毛与干茶外形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
福建乌龙茶一般不露毫,但用毛蟹品种制成的乌龙茶也显毫,品质亦佳。
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发生很大的变化,制成绿茶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等。
茶叶茸毛与茶叶风味品质
茶叶茸毛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茶树嫩梢的茸毛具有高氨基酸含量和低酚氨比特性。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分均呈正相关,绿茶制作过程中部分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
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享泡茶鲜爽度会高与众多茶产品,就是因为享泡茶的茶毫相对较多。
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断茶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茶毫多或者显毫我们可以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一般的茶叶是经过采摘、杀青、揉捻、发醇、干燥后才会和饮茶者见面,这时候茶叶上的绒毛已经变了样子,有些颜色重的茶叶是根本看不出来有绒毛,比如普洱,如果不把普洱茶摊开是完全看不见茶叶上的绒毛的。但是一些颜色比较浅的茶叶,比如黄山毛峰,就可以看到一些细细的绒毛。这些绒毛会不会影响茶叶的口感呢?
茶叶上的绒毛.jpg
其实,这些茸毛是来源于茶树嫩芽的上面,也称之为茶毫。茶毫主要长在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 对干茶风味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也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有一定的茶毫,茶汤也会比较鲜爽。高档名优绿茶,比如如碧螺春、君山银针等,它们的茶汤滋味醇厚,香气清高,除茶鲜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外,绒毛多也是主要因素之一。茶毫多的芽叶,是茶叶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然,茶毫太多的茶,冲泡出来的茶汤也会有一些浑浊,这常常会让大家误以为这样的茶叶不好。
茶叶上的绒毛多则为佳,我们泡茶叶一般是泡三次,第一次泡的茶是不能喝的,第一次泡过后茶上面的绒毛已经被洗掉了,还有一些茶叶的杂质都会被冲出来,所以这第一遍的茶叶是要倒掉的。而第二遍泡茶可以选择多泡一会,让茶叶中内含的物质慢慢的析出,直到和水融为一体。
茶叶上的绒毛是茶树叶片形态的又一特征,绒毛多是鲜叶细嫩、品质优良的标志。绒毛的多少与品种、季节和生态环境有关。在同一树梢上,绒毛的分布以芽上最多、且密而长,其次为幼叶,再次为嫩叶。随着叶片的成熟,绒毛会逐渐稀短而脱落,一般情况下第四叶的叶片上就很少有绒毛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7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