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豆浆生产工艺:石磨磨齿均匀运转速度慢所磨制的豆类产品充分保留了豆类的本色及纯正香味,不仅豆制品含量高、营养成分多,而且粉质细腻,豆香浓郁,又保留了豆类产品所富含的多种微量元素.又避免了当代大型机械生产中高温、高压造成的营养成分破坏。不含任何添加剂、增白剂,原色原味,口感好。有降血脂、血糖,生津养颜的保健功效。
石磨豆浆本身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传统的加工工艺-石磨运转均匀速度慢,磨出的豆浆既均匀又细能让黄豆充分释放蛋白质,含有的独特矿物质与大豆营养元素天然混合、浑然一体。豆浆以其丰富的营养和养生保健价值,目前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的美食。”一杯鲜豆浆,天天保健康”的理念,已被许多人所接受。现在时临盛夏,消费者更青睐雪糕冰淇淋等能降温的冰冻食品,不过专家提示说,夏季其实更应该多喝豆浆。
夏季人体营养流失较快,且不容易吸收,盲目进补的话容易引起上火。因此,夏天进补要以均衡营养、降温怯火为前提,不宜进食燥性补品。而豆浆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豆浆还有消暑之功效。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功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其中尤以绿豆最有降暑功效,因此,用将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不过,许多消费者并不能分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豆浆。专家介绍说,真正的好豆浆呈均匀一致的乳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具有豆浆固有的香气,无焦糊味、酸败味、豆腥味等其它异味,口感滑爽。目前许多消费者都用豆浆机来自制豆浆,不过,豆浆机制造企业因为对豆浆制作时的物理与化学作用不清楚,所以豆浆一般达不到非常完美的效果。而过去老祖宗们用石磨来磨制的豆浆,却能实现非常好的口感。为什么早先的石磨豆浆会更好呢?专家指出,石磨磨豆浆和能量的释放有关,石磨磨齿均匀运转速慢,能让外界的空气与磨出来的豆浆颗粒很好的接触,在一定的化学作用下,能使让黄豆充分释放蛋白质,这使豆浆既均匀又细,而且味美异常。
制作流程和方法
制浆是豆制品生产过程中提取大豆内蛋白质的头道工 序。制浆工艺共分选料、浸泡、碾磨、过滤、煮浆和滤熟浆等六道工序。
折叠选料
选料的目的就是去除混杂在大豆中的各种杂物,保证原料的洁净。剔出个别变质和没长成的豆,保证口味。
一是干选法。用筛子使大豆通过震动筛把杂物分离出去。
二是湿选法。湿选是根掂大豆与泥沙等杂物比重不同的原理用水漂选。具体方法是将大豆倒入浸泡池内,加水后由于大豆中的杂物、浮豆、破口豆、霉烂豆、虫蛀豆等的比重小于水,因而漂 浮在水面,然后用笊篱捞出来。但比重大于水的铁屑、石子、泥沙等杂物,仍与大豆同时沉淀在水里。
折叠泡豆
大豆组织中的蛋白质是一-种胶体大豆用水浸泡后,可使白质胶体吸收水分而膨胀,有利于把蛋白质提取出来。此外,大豆通过浸泡后,组织软化,便于磨碎。
一是浸泡程度。大豆浸泡过度或浸泡不足都会影响豆制品的产品得率。浸泡适度可使蛋白质外的膜由硬变脆,在研磨时能充分粉碎,使蛋白质最大限度地游离出来。如浸泡过度,蛋白质外膜变软,不易磨碎,会影响成品得率;如浸泡不足,蛋白质外膜仍很坚硬。浸泡是否适度的办法是,把浸泡后的大豆掰成二瓣,如豆瓣内侧已基本呈平面,中心部化略呈浅凹面,则是漫泡适度;如豆瓣内侧完全呈平面,则浸泡过度;如豆瓣内侧尚有深的凹陷,为浸泡不足。浸泡程度也因季节不同而异。夏秋季节,气温铰高,漫泡宜不足,不宜过度;冬春季节,气温偏低,浸泡可稍过度。为使大豆均匀吸水,在浸泡期间,每隔2小时左右,应将大豆上下翻动一次。
二是浸泡时间。大豆浸泡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气温、豆种、水质及成品等因素而定,但主要因素是温度,气温越低,大豆的浸泡时时间越长。一般在8小时左右。
三是pH 值对浸泡的影响。大豆浸泡时间过长,由于微生物的繁殖,泡豆的水会变酸,特别在夏天,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在酸性的条件下,大豆蛋白质容易变性败坏,进而影响产量和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坏浆现象,不能制成豆制品。所以,在大豆浸泡后,应当先把水沥尽,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去除酸水,改变 pH 值。在夏天,除了用清水冲洗外,还需将大豆放在竹箕里将表皮擦碎,再次用清水冲洗,以便把含在表皮内的酸水或微生物冲洗干净,从而减少酸度和微生物对蛋白质的破坏。
四是浸泡程序。浸泡大豆要按上磨的数量,顺序地进行。先浸泡,先成熟,先上磨;后浸泡,后成熟,后上磨。如果一次浸泡,同时成熟,分批上磨,或者是分批浸泡,分批成熟:,一次上磨,由于大豆组织的软化程度不同,都会影响大豆组织的粉碎解和蛋白质的溶出率。从大豆浸泡到磨碎,大致要经过一淘、二冼、三搽、四沥等过程。一淘就是浸泡时要定时搅拌;二洗,浸泡完毕要冲洗干净;三擦,就是把浸泡过的大豆用工具把表皮擦破,表皮内所含的微生物和酸水流出;四沥,即用水冲洗,把余水沥尽。
折叠磨浆
1、大豆经过浸泡,虽然蛋白质组织已经松软,但是由于大豆蛋白质的组织非常坚实,因此还需磨碎,以破坏蛋白质的外膜。经过研磨的大豆,蛋白质更易溶出。磨得越细腻,蛋白质的膜越粉碎充分,但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因磨得过细,大豆的纤维素会随着蛋白质一起滤到豆浆里,影响制品的质量。适当的细度应以即使豆浆里尽可能少含豆渣,又使蛋白质能最大限度地溶出和利用为佳。
2、大豆浸泡完毕,沥去泡豆水,经碰擦冲洗并沥尽余水后,即可入磨碾磨。进料时必须随料定量进水,磨豆时加水的作用:一是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二是可使磨碎物细腻。同时,在磨的作用下,使水和大豆蛋白质混合成均匀的胶体溶液。加水时的水压要平衡,加水量要稳定,以使磨出来豆浆细腻而均匀。如果加水量过多,会缩短大豆在磨片间的停留时间,以致出料快,达不到原定细度的要求。相反,加水过少,会延长大豆在磨片间停留时间,以致出料慢,结果会困磨片的摩擦发热而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受热变性,影响出品率。
3、一般碾磨时的加水量为原料大豆的四至五倍比较适宜。
4、卫生要求。为保证豆制品的卫生质量,碾磨前要注意清洗磨子,特别是夏秋季节气温比较高,细菌繁殖炔,更要注意卫生。一般碾磨三、四小时后,就应全面清洗上磨设备,以除去留存在磨具各部位的酸败物质和比较严重的细菌污染,不然会发生坏浆的现象。
折叠过滤
过滤就是把豆浆中的豆渣分离出去。豆渣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杂质,经过过滤后,可使豆制品的品质细腻涧滑提高营养价值
一是过滤工艺。过滤的工艺有两种:一种是把经碾磨的豆浆,先加热煮沸,然后过滤, 俗称熟浆法;另一种是把经碾磨的豆浆先滤去豆渣,然后把豆浆煮沸,俗称生浆法。采用熟浆法制得的产品,持水性较差,水分容易离泄,适宜于制取含水虽铰少的产品,如豆腐干 老豆腐等。采用生浆法制得的产品,持水性较 好,宜于生产含水量较高的产品,如嫩豆腐等。我国江南一带做豆腐,大都采用生浆法滤浆;北方生产老豆腐,一般采用热浆法滤浆。
自家种的黄豆拿来晒干,磨豆浆先浸4个小时再用村上的人工磨石来磨,人工磨石磨出的豆浆又嫩又滑又香又浓又好喝。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