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毛豆腐的制作方法窍门(安徽煎毛豆腐的做法)

虎皮毛豆腐是以安徽省屯奚、休宁一带特产的毛豆腐(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长有约3厘米长的白茸毛)炸制而成。是安徽省徽州一带非常驰名的汉族特色佳肴,属于徽菜系-素食类。相传与明朝朱元璋有关。虎皮毛豆腐制作工艺较复杂,如制作不当,吃后对人体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一般不宜自行制作,可去市场购买。

(长有寸许白色茸毛)为主料,用油煎后,佐以葱、姜、糖、盐及肉清汤、酱油等烩烧而成。因其豆腐两面色黄,呈现虎皮条纹,故名。上桌时以辣椒酱佐食,鲜醇爽口,芳香诱人,并且有开胃作用,为徽州地区特殊风味菜。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贫困,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每在白天放牛后,半夜就要起来与长工们一起帮磨豆腐,他年纪虽小,但做事很勤快,颇得长工们喜欢,因此,长工们尽量照顾不让他干重活。后被财主知道很不满意,便将他辞退回家了。朱元璋没办法,只得和附近一座庙跟前的小乞丐们混在一起。长工们可怜他,每天从财主家偷出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的干扰草堆里,到时朱元璋就悄悄取走与伙伴们分食。不久,父母兄相继亡故,朱元璋更孤无所依,便入寺当了和尚。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初时,长工们仍照样送来藏放草堆里。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长工们见藏放的豆腐原封不动就没有再送了,当庙会结束,朱元璋记起去取豆腐,发现豆腐上已长满了一层白毛,他就拿回庙中,偷偷地弄来油煎食之,觉得味道更香鲜无比。以后,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幼年时,因家境贫寒,致使他不得不很早就去给地主当长工。他曾在一家财主家放牛,除了白天放牛外,半夜里还要起来与其他长工们一起磨豆腐。朱元璋年岁虽小,但很讨人喜欢,他手脚勤快,虚心好学,不明白的事情常向其他年长的叔叔伯伯及兄长们请教,与其他一些长工们相依为命,亲如一家。长工们都把他当着自己的孩子或亲弟弟看待,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给他留着,有什么重活、累活,尽量不让他干,生怕累坏了他的身子。久而久之,财主得知他与其他长工们的关系颇不寻常,嘴上没说,可心中极为不满。后来,便找了个理由将他辞退了。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得到处行乞,常与一座破庙里的乞丐来来往往。仍留在原来财主家干活的叔叔伯伯及兄长们,时时刻刻惦记着朱元璋。他们得知朱元璋每天都要到那座破庙里去,便轮流从财主家悄悄地端些吃的去。他们将一些饭菜和鲜豆腐,藏在庙里的干草堆里,到时,朱元璋就悄悄地取走,与其他一些小伙伴们分食。就这样过了几年,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长都相继去世,剩下他独自一人,更加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不久,他到寺庙里当了和尚。长工们心中仍放心不下,常常给他送吃的去。大家知道朱元璋喜欢吃豆腐,就每天给他送去一大碗新鲜豆腐。长工们每天将豆腐放在固定的地方,朱元璋每天去取。有一次,因寺庙做庙会,朱元璋忙于张罗别的事去了,一连好几天没有去取豆腐。数日之后,朱元璋想起去取叔叔们给自己送来的豆腐,跑去一看,豆腐上长了厚厚的一层白毛。他将豆腐拿起来闻了闻,不仅没有异味,反而有一股清香味。他深知这是叔叔及兄长们的一片心意,舍不得将豆腐丢弃,便将豆腐拿回庙中,将其切成小块,用油煎炸,顿觉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爆发了,朱元璋投奔了义军。1357年春,他率领义军在徽州驻防时,常亲自教随军的厨师们制作煎制毛豆腐。自此以后,此道菜就在当地广为流传,并被后人美誉为“虎皮毛豆腐”。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不太喜欢皇宫中的美味佳肴,仍很怀念与他结下不解之缘的虎皮毛豆腐,常叫人按他亲口传授的方法制作正宗的虎皮毛豆腐。久而久之,这道菜便成了御膳房必备的佳肴

徽州堂煎毛豆腐的详细制作

长毛豆腐

上桌堂煎

毛豆腐的传统吃法是油煎后加鲜汤、酱油等烧烩而成,此菜则一改传统吃法,搭配定制的煎炉,上桌后堂做,充分展示毛豆腐的特色,让顾客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并眼看着白茸毛露置于空气之中后逐渐萎缩消失,别有趣味。

徽州堂煎毛豆腐的详细制作

点燃酒精炉

徽州堂煎毛豆腐的详细制作

客人动手把毛豆腐放到盒里煎黄

原料扫盲

毛豆腐是徽州地区(今安徽黄山一带)的传统名吃,是将安徽当地制作的泉水豆腐切成小块,置于温润潮湿的环境下发酵5-6天,待其表面生长出一层长长的白色茸毛时即成。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由于发酵,豆腐中的植物蛋白分解成多种氨基酸,烹调后鲜美芳香。上好的毛豆腐生有一层浓密纯净的长白茸毛,表层均匀地分布着一些黑色小颗粒,生物学上称为孢子,是毛豆腐发酵成熟的标志。

徽州堂煎毛豆腐的详细制作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54971.html

(0)
上一篇 2023-03-24 11:41
下一篇 2023-03-24 11:4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