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种类包括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等。
其中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是缺铁性的贫血。发病率在20%左右。铁缺乏是导致孕妇和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最常见的单一的营养素缺乏。
第一,缺铁性贫血多发的原因?
1⃣️妈妈孕后期3个月是宝宝储存铁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储存的足够的铁够宝宝出生后6个月使用。如果宝妈自己本身贫血,先天给宝宝的就不够,宝宝也容易贫血;特别是早产儿宝宝,错过了这个储存铁的关键期,;还有双胎或者低体重等等都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危人群。
2⃣️宝宝生长发育过快,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消耗殆尽后,辅食中没有及时添加铁,就会贫血。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很多家长不能理解“我宝宝这么胖,营养都过剩了,怎么还贫血”,这个贫血原因就很好的解答了。
3⃣️疾病因素引起,比如严重腹泻,慢性消化道出血,溃疡等引起的营养素吸收障碍。
第二、缺铁性贫血诊断和影响
1.血红蛋白<110g/L
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mcv<80fl,mch<27pg,mchc<310g/L,mcv/rbc>14%
影响:
①贫血是缺铁的最后阶段,大脑缺铁先于血象,所以早期不同时间的缺铁均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对大脑发育有影响
②缺铁会影响胃口和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生长发育也有影响
第三,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足月儿:满四个月开始补充铁剂到六个月。六个月以后可以通过饮食或者补充铁剂1mg/kg/日
早产儿:从出生两周开始补充铁剂2-4mg/kg/日,直至矫正年龄一周岁。
第四,那缺铁性贫血已经发生,具体应该怎么补?
只要发生缺铁性贫血,首选铁剂治疗。
铁剂:如果发生贫血,建议补铁3-6mg/kg/日。比较常用的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口服液,硫酸亚铁口服液
当然在补铁剂的同时,食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接下来我们重点谈一下食补。所谓食补主要是多食富含铁的食物。
常见的植物铁:强化铁的米粉,红枣,红豆,木耳,深绿色蔬菜等等,这类是每天都可以使用的。
常见的动物铁:动物肝脏(鸡肝,鸭肝,猪肝等),动物血(鸡血,鸭血,猪血),蛋黄,红肉(瘦肉),鱼。这类建议一周2次
第五,补铁的注意事项
1⃣️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利于铁的吸收。
2⃣️不能吃茶,咖啡等,会影响铁的吸收。
3⃣️铁剂吃了,大便有些黑,没有关系,正常现象。
4⃣️不论食补还是药补,1月后复查血常规,看贫血恢复情况。如果使用铁剂后,能长10-12g/L,表示效果是可以的。
5⃣️查血正常后,仍需补铁4-8周,巩固治疗,让身体里留有一部分备用的铁。
贫血通常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贫血并不是疾病,它只是伴随各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贫血有很多种原因:贫血有遗传因素,后天营养不良加劳累过度,或者失血过多就会出现贫血的现象。也就是说缺铁、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造成贫血。此外还有,胃肠道肿瘤、痔、溃疡病、脾大、脾亢、肿瘤侵犯骨髓、肾脏疾病、慢性疾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白血病等疾病出现贫血。
贫血最常见的症状,有脸色苍白、乏力、心悸、头晕、呼吸困难、烦躁、疲劳、嗜睡、易怒、脱发、困倦,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异食癖、耐力下降、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便秘、气短、纳差、心率增快、软弱无力、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闭经、月经过多、轻度蛋白尿、性欲减退等,严重时部分病人可出现低热。
儿童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综合征,儿童有无贫血表现 ,新生儿:小于145g/L;6岁以下:小于110g/L;6岁以上:小于120g/L,就可以诊断为贫血。一般情况下大都是缺铁导致的,儿童偏食,爱吃零食,有不正常进餐的坏习惯,造成营养素缺乏叶酸、维生素B12、铁、钙、锌等物质,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或者由于某些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等也可使儿童患贫血。
儿童贫血,常用的制剂和药物有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红源达、八珍丸、归脾丸等。当儿童出现贫血,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贫血的类型,对症使用药物进行调理,以及早治疗。铁制剂用量应遵医嘱,用量过大,可出现中毒现象。(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纠正贫血)
饮食保持膳食平衡,适当增加营养,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菠菜、鸡蛋、动物的心、肝、肾、血、牛肉、鱼、海带、小米、豆制品、坚果、黑木耳、红枣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有利于改善造血功能,并纠正偏食习惯等、加强营养、不要熬夜、劳累过度;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会抑制铁的吸收,尽量少喝茶和咖啡等。居室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流通、由于贫血患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疾病。一定要注意饮食、环境和儿童的个人卫生。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43376.html